校园风采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记法学院2012级优秀研究生徐彩慧

来源: 日期:2014-04-28 阅读:

她叫徐彩慧,是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是财大的青春榜样,更是一个在理想中绽放青春、在行动中创造梦想的实践者。大学期间,她先后被授予中国“栋梁之星”、中国“自强之星”(提名)、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省级优秀毕业生、西财“青春榜样”、“三好”、“优干”等多个称号;获得国家奖学金、铸信集团一等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科研奖学金等20余次奖学金;研究生期间成绩绩点始终保持在4.0以上,主持、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多次参与学术交流,多篇论文获西南财经大学学术年会一等奖、被研究生论坛收录,不仅个人热衷学术还积极在学院营造学术氛围,组织策划全校“读书月”活动,协助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沙龙20余次。同时,彩慧还做着研究生会工作,她始终以高效、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以踏实、奉献的精神对待事情,以谦卑之心对待所有人,在她身上看到了一名优秀学生干部的闪光点。在其他活动、比赛中,她依然成绩显著。与她接触过的老师都说,把事情交给彩慧特别放心;与她共事过的同学都说,只要彩慧牵头的项目,大家都抢着加入。

同学们调侃她说“彩慧怎么可以同时做这么多事情,而且每个事情都可以做的那么完美?!”

就连复印店的工作人员在复印她的获奖材料时都惊叹道:“她怎么能得这么多奖啊?她大学怎么过的呀?!我在这儿这么多年了,从没看过得这么多奖的。”

或许如她自己所说,要取得“非人”的成绩,需要“非人”的付出,经历“非人”的磨难,秉持“非人”的毅力。

整个大学期间,这位同学眼中的“神”人,平均每天的睡眠不到7小时。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乐观、平和的彩慧来自一个特困家庭。父亲是帕金森晚期患者,早已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华西医院的进口药物维系生命。

自7岁学会做饭,她便跟哥哥担起了家庭的担子。在她十岁那年,举债累累的爸爸把她和哥哥叫到面前,正式的召开了一次家庭的会议,爸爸告诉她和哥哥,家里所有的钱加起来只能勉强供一个孩子读书,实在是没有更多的钱去负担两个孩子的学费。谁去?谁留?兄妹俩陷入了深深的沉默。第二天,成熟懂事的哥哥告诉了爸爸自己的决定,她希望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妹妹,成绩优异的哥哥就这样背上远去的行囊,踏上外出打工的道路,独自承担起了这个家庭的重担。只是彩慧她那瘦弱的双肩从此肩负起如山一般的使命,读书也不再是单纯的为了自己。

彩慧更加刻苦学习,并担任了13年班长。学习之外,她开始瞒着爸妈“打工”挣钱。进入高中她向学校申请,一个人接下了原本4个人的勤工俭学工作,并把所有收入补贴家用,在高考前的一段时间,由于考试临近没有兼职,曾面临5块钱过一个星期的窘境。大学期间,由于父亲病情恶化,脑萎缩进一步加重,妈妈右腿摔伤,彩慧在寒暑假期间主要在家照顾父母亲,补贴家用和学习的时间减少了很多。然而,生活的挑战并没有难住彩慧,她以常人难以理解的坚韧和努力谱写了一曲西财动人乐章。她细心筛选各种校内外活动,根据自身和学科缺陷有意识选择跨专业的比赛,从全方位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合理安排实践和学习,进行着“非人”的大学生涯。她将在校的时间细化到“分”,由于活动和兼职较多,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早上6点过至8点半,白天一般为上课、校内活动及兼职时间,晚上则进行各类比赛项目讨论、书写策划方案等;在凌晨2点的校园,时不时会看到一个瘦弱的女孩儿背着电脑从水吧出来走向寝室。宿管阿姨早已认识这位勤奋、懂礼貌的女孩儿,每次晚归,阿姨都没有埋怨反而很是心疼的叮嘱她“注意身体,早点休息”。

无论是这些旁人无法理解的艰辛还是那些羡煞旁人的成功,她从不刻意提起。对于经历的磨难,她不是羞于提起而是因为她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去赢取别人的尊重,她总是说“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经历,无所谓好与坏,都是上天的恩赐,既来之则安之、惜之。我很幸运出生在这样相亲相爱、相互体谅的家庭”;对于所有的成绩,她不是故做清高,而是因为她更希望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获得别人的认同,她总是说“荣誉、名利都是附属性的,附属于你在每个过程中的付出,认真对待每一个过程,踏实走好每一步就好。”她就像一曲绝妙乐章,跌宕起伏,催人奋进,感人至深;她也像一场绝美焰火,绚烂但从不迷恋,精彩但能安于宁静,她把美留在人心深处,而不只是眼睛里。

荣誉是对她付出的认可,佳绩是对她人生的升华。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她的自信和乐观早已让她绽放出独特的人格魅力。用行动赢得尊重,孝顺如她,自强如她,豁达如她,精彩如她。

上一条:展现真我风采,体验法律魅力——记首届致高守民案例分析大赛

下一条:弘扬五四精神,展现青春风采,畅谈法制梦想——记我院学生参加成都律师协会职业经验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