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防范冤假错案的底线
2014年5月23日下午,四川省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一庭庭长胡炬应法学院邀请,在卓越法律人才实务系列课程中就中国当代刑事证据制度解读进行。讲座在经世楼E101成功举行,由法学院熊谋林老师主持,吸引了大量研究生、本科生同学前来聆听。
胡炬庭长首先追溯了刑事证据制度的历史,介绍了我国古代司法官吏断案的证据规则,以故事展现了前人在获取证据过程中的巧妙智慧。随后,他向同学们讲解了现代司法实践中的证据制度,包括证据的八种分类以及刑事证据制度的新变化,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和依法惩罚犯罪要求坚守证据原则,这是防范冤假错案的底线。胡炬庭长提到米兰达法则,比较了国外对于证据程序的重视,提出了自己的分析与见解。同时,他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阐述了无罪推定与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的关系,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不仅体现在立法的宣示上,更重要的是各项诉讼制度尤其是证据制度,在证据种类、证明责任、证明标准、证明过程等方面都要贯彻无罪推定原则的要求。
证据是诉讼的基石,证据制度是否科学、完备及其在司法实践中功能的发挥状况,直接反映着一国诉讼文明和进步的程度。胡炬庭长在讲座中为同学们剖析了当代中国刑事证据中的各个方面,让同学们对刑事案件的判定产生了新的认识,也对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原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学们全都受益匪浅。本次讲座在热烈掌声中结束,相信通过此次讲座,法学院学子都在聆听中收获良多,对于今后司法制度的学习大有裨益。
【法学院分团委 陈祎 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