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会学习部的带领下,法学院大一和大二的本科生开展的名著阅读沙龙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以下为2016年4月份活动概况。
1、2016年4月27日(周三)下午1:30,法学院名著阅读代永健小组在通博楼C座416教室举行了新学期的读书会活动。本次读书会所读的书目《菊与刀》,读书会由研究生学长邓济华主持.。
本次读书会的指导老师是黎老师,他是一位对日本文化十分了解的老师。黎老师主讲《菊与刀》前几章的内容。并主要围绕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文本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语言富有智慧和幽默感。
另外还有学长进行讲解,学长大致讲了一个小时,各位读书会成员都听得十分认真,接下来的提问环节大家也是十分踊跃,大家纷纷说出自己心中的一些疑惑,学长都一一给予解答,大家也都相互探讨,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一个小时的读书会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度过,大家热情与兴趣高涨。
2、2016年4月27日(周三)下午2:00 ,以苏阳为组长的名著阅读小组读书交流分享沙龙在通博楼C314展开。本次交流会得到小组成员积极响应,各小组成员悉数到场,同时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李毅老师与伍泽莲两位老师到场参与分享交流。
本次沙龙阅读分享的是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分享交流依次从大家读后的所想所思与所感所获说起,大家放下文稿,畅所欲言:既有对书中所阐释与隐喻的中国人“丑陋”一面行为进行反思、感叹的触动者对比及;也有对该“丑陋”行为进行中外对比、古今对比尝试揭示其因由者;亦有通过文章中的矛盾之处、丑陋行为的普遍性以及论证材料的可行性、行为的逻辑性等方面着手的批判者;还有李毅老师通过环保与经济发展举例而对中国人思维方式之“丑”的揭示,伍泽莲老师启迪大家要打破简单的对具体人、事、物的思考而要探寻现象后的实质,阅读辅导员石超从历史的近、中、远不同视角着手引出中国人行为植根于制度构造的经验法则;期间大家时而针锋相对,时而追问抢答,掌声连绵,受益良多,原计划一小时的阅读分享最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始才结束。
3、2016年4月27日(周三)下午3:00,15级法学名著阅读汪凯小组的所有成员在通博楼C416教室举行了分享沙龙。王豪老师出席了本次沙龙,并在他的指导下,就所读书目《乡土中国》的读书心得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分享交流,老师和同学们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提出自己的质疑与肯定。一个小时后,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通过本次分享沙龙,同学们加深了对《乡土中国》一书的理解,在相互探讨中找到了观点的不足,认识到了新颖的思想,收获很大。
4、2016年4月27日(周三)下午3:00,法学院名著阅读张婷玉小组在通博楼C314举行名著阅读分享会。由梁钦学长担任研究生辅导员,本组组长张婷玉担任主持人,其他组员共十八名参与了讨论。
本次分享会围绕书籍《冤案何以发生》开展。首先主持人用PPT简介了一下这本书并引出讨论话题。接着其中一位同学提出了证据有效性的问题,而其他同学也依次站在不同的角度立场,各抒己见,进行相互交流。最后由督导员进行了一个总结,强有力阐述了自己对于平凡冤案的态度,这是需要全社会共同监督的,也需要司法人员极大的勇气和敬业精神,因此我们作为未来的司法从业人员,也需要坚定信念,尽力防止冤案发生,破除司法迷信。
本次的名著阅读分享会始终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进行,让同学们交流了感想,拓展了思维深度,锻炼了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大家都受益匪浅。本次分享会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成功。
法学院名著阅读活动还在吐火如荼的进行中,通过两个月的读书活动,同学们相互交流意见与想法,丰富了自身的知识,也提升了自身的文化修养。与此同时,这也是加强同学们读书兴趣的好办法,极大地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让大家能够敞开心扉,共同拥抱好书,扩展思维的疆域。
【法学院学习部通讯员 李春雨 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