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熊谋林教授带领2021级本科生段帅和后静怡同学,与成都行政学院赵敏奇博士合作完成的论文《Drug Purity and Death Sentence in China: Evidence from Guangzhou City》,正式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SSCI期刊《European Journal on Criminal Policy and Research》。文章借助于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实证资料,向全世界展示和证明中国真正将纯度与重量相结合运用在死刑控制中,充分论证了中国刑事法治的有益经验和先进性。
全文参见(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610-025-09645-w)
论文简介
毒品犯罪与禁毒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刑事司法领域关注的焦点,但有关毒品纯度与量刑之间关系的研究仍较为匮乏。文章结合刑法规范与司法裁判文书,立足中国量刑实践,向国际社会介绍了中国在毒品犯罪中适用死刑的共同特点与独特机制。通过对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182起死刑案件(涉及337名被告人)的分析,研究发现:(a)法官处理毒品案件纯度问题时存在特定策略;(b)根据司法裁判文书显示,毒品纯度对死刑适用具有显著影响;(c)判处死刑的案件中毒品的平均纯度普遍较高;(d)死刑缓期执行成为低纯度案件的重要出路,对减少立即执行死刑数量至关重要;(e)毒品纯度、数量以及各类从轻或从重情节共同作用于量刑决策。本文揭示了国际社会在毒品治理中如何推动刑法体系从“以量为主”向“量与质并重”转型,并借助司法量刑改革,实现“严惩不贷”的理性目标。
研究价值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实践价值,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文章填补了毒品犯罪中纯度与量刑关系的实证研究空白,通过系统分析司法裁判文书,揭示了纯度作为量刑因素的作用机制,深化了对毒品犯罪中纯度的理解。第二,研究成果为司法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优化量刑策略,推动死刑适用的理性化,体现了死刑缓期执行适用上的中国智慧。第三,该研究为全球毒品治理政策转型提供了中国经验,促进国际社会从单纯依赖毒品重量向“量与质并重”的刑事政策转变。
作者简介
熊谋林,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事法学研究所所长。他曾担任《光华法学》执行主编,现任四川省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刑事执行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亚洲犯罪学学会中国分部会长和执行委员会理事、中国犯罪学会理事、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华人犯罪学会终身会员等。他的研究广泛涉及规范刑法学、比较法、犯罪学、刑事司法、法律史学、经济学等领域,擅长实证(定量)分析,主要研究青少年违法、死刑、罚金(赎刑)、量刑公正、司法错误等。他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罚金刑在现代刑罚体系中的地位(2013)”,司法部课题“预防与纠错:全球刑事错罪对中国司法的启示(2013)”,教育部课题“中华赎刑原论”。已在《中国社会科学》《清华法学》《政法论坛》《法制与社会发展》《中外法学》《法学》,以及Psychology, Law and Crime,British Journal of Criminology,European Journal on Criminal Policy and Research,Feminist Criminology,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As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China Review, Nature-HSSCOMS等中外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并有8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
段帅,我校2021级法学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表现优异,连续获得2021-2022、2022-2023学年度本科国家奖学金,并荣获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及2025届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等荣誉称号。2025年6月顺利毕业后,保研至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继续深造。
后静怡,我校2021级法学与国际商务双学位专业本科生,在跨学科学习背景下展现出独特优势,获得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及校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2025年6月顺利毕业后,赴香港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
研究历程
本次科研论文的发表,是学校'SWUFE研学计划'在常态化科研训练中的具体实践,也是法学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推进过程中取得的积极进展,同时展现了刑事法学研究所通过教研协同促进教学创新的路径探索。。2022年10月,段帅和后静怡同学共同参与学校教务处组织的“SWUFE研学计划”,在熊谋林教授的悉心指导下,选定“毒品犯罪死刑案件中纯度与刑罚的关系”这一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的课题。三年时间里,研究团队通过系统的案件收集、数据编码和交叉复核工作,建立了高质量的研究数据库,经过多轮撰写和修改,最终发表在法学和犯罪学学科的国际知名期刊。
段帅同学表示:“三年的科研训练使我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熊老师的悉心指导激发了我对法学实证研究的浓厚兴趣。”后静怡同学则强调:“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熊老师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让我们对法学研究的严谨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