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日,法学院在柳林校区举行“百年校庆· 奋进法学”校友返校师生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届学子与在校师生齐聚一堂,通过主题分享、自由交流等环节,共同回顾学院发展历程,展望法学教育未来。陈素玉老师、高晋康老师、鲁篱院长、吕佳书记、汪蕾副院长、兰荣杰副院长、潘鹰老师、何霞老师以及樊建梅老师等参加座谈,杨扬副书记主持座谈会。
鲁院长在致辞中系统梳理了法学院的发展脉络。1987年法学系成立,历经30余年建设,形成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2010年学院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3年入选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2021年法学专业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23年获批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鲁院长特别提到,自2011年启动法学金融双学位项目以来,学院先后开设法学会计等交叉专业,引领财经院校法学教育改革创新方向。
陈素玉教授在致辞中谈及退休生活“现在学着用deepseek,孩子们笑我赶时髦,但不懂就问嘛。”她笑称“退休后反而更想跟上年轻人节奏”。这些鲜活细节勾勒出老一辈法学人“退休不褪色”的学习热情。陈素玉教授特别指出:“教师的责任心是引领学生成长的关键,只有通过高频次的师生互动与答疑,才能真正培养出兼具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法律人才。”
高晋康教授以“从教40年”的经历分享了学院发展中的点滴故事,1985年22岁入职西南财大,31岁任副系主任,37岁担任系主任,2001年牵头组建法学院,推动2010年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等关键平台落地。谈及校友交流,高晋康教授强调师生、同窗等校园关系的永恒性。
接着,2014级在职法硕校友代表与学院党委书记吕佳共同完成赠送仪式。该校友表示:“这幅作品代表2014级在职法硕全体校友的心意,既承载对学院培育的感恩,也象征法学实训与教育实践的融合。”吕佳书记代表学院接受赠礼,感谢校友们“以艺术形式传递对法学教育的关注”。
潘鹰老师表示,如今看到校友归来,深感教育付出值得,欢迎大家常返校;何霞老师寄语校友“不必追求大富大贵,踏实过好人生便是最大的成功”;樊建梅老师首先向转达了喻敏老师“给校友的一封信”,在信中他鼓励大家“凡事想开一点、想穿一点、想远一点”,最质朴的语言传递着最透彻的人生道理;接着,樊老师回忆起自己担任辅导员时与学生的朝夕相处,感慨到“与其说我是引路人,不如说是与同学们结伴而行的同行者。”

2010级法学2班袁莹作为校友代表主持自由交流环节,来自不同年级的校友依次发言,讲述成长故事。2010级法学1班校友回忆起高晋康教授讲解的批判性思维训练,表示“毕业后从事律师工作,学院培养的法律思维始终是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010级法学2班校友分享毕业后事业一步步发展都感恩学校的培养,并现场吟诵原创诗歌抒发对母校的感激与眷恋;2011级校友表达了“老师是岸,学生是水”的感悟,娓娓讲述了在高铁站被高晋康教授认出的细节,深切感受到法学师生的深厚情意;2012级校友感慨“90后”正处在负重向上的人生阶段,过好平凡人生即成功,希望学院能够更好地协同校友资源、汇聚校友社会力量;2014级校友动情讲述了在职法硕群体对母校的拳拳之心,同时表示所在律所愿为学弟学妹提供实习就业机会。2007级校友回顾了2008年汶川地震时学院师生连夜组织抗震救灾的场景,感叹“法学院的凝聚力从那时便深深烙印在心中”。





座谈会尾声,杨扬书记总结道:“校友是学院最宝贵的财富,今天的交流不仅是情感的联结,更是法学教育实践的智慧碰撞”。学院向校友们发出邀请,期待未来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书写西财法学新百年的辉煌篇章。
文字:王佳雪
图片:法学院新媒体中心
初审:陈红
复审:郑敏思
终审: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