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您访问 中国金融法研究中心 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中国金融法研究中心 中国金融法研究中心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术动态
      站内信息搜索
 
详细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金融法研究中心 >> 学术动态 >> 正文   

【文章转载】 法治社会是一个全民信仰法治的社会 延伸访谈

2021年03月16日 

  ●法治社会是一个全民信仰法治的社会;法治社会是一个法治和德治紧密结合的社会;法治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人民权益保护和人民建设主体作用的社会
  ●大数据的到来挑战了实施法
治的传统路径、方法,将大数据引入法治建设已成为一种必然,要从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每个环节入手,强化法治信仰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也

  记者:“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多次提到法治,法治在国家和社会建设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高晋康:一是法治具有固根本的作用。法治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拥有独特地位、权威和影响,确立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从而能够保障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二是法治具有稳预期的作用。法律规范具有稳定性和确定性。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规则,一旦确立,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并且可以通过有效的形式、规则将其固定下来,由有关机关施用。所以,法律规范具有稳定性和确定性,能够通过明确的规则对国家和社会关系加以确认、规范、调整和保护,比如财产、公民权利。
  三是法治具有立长远的作用。2020年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他说:“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最”来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即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
  记者:进入新时代,法治社会的内涵有了哪些变化?
  高晋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发表重要论述,确定“法治社会”是区别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法治社会”也作为时代法治建设鲜明的法治主体进行表述。
  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法治社会”相对独立的表达,我们可从如下框架对其进行分解:制度层面,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国家正式的、非正式的规则,社会组织自治规则及社会习惯等形成完整而系统的社会规则体系,满足社会各领域管理与治理的需求,即“法之合法”。社会群体心理层面,社会群体及成员对既有社会规则体系所蕴含的治理理念和精神予以认同,并自觉在生活实践中予以认同,即“法之信仰”。社会秩序维持层面,社会主体能够切实有效地按照社会既定规则运行,相互之间形成自治与共治的分工协作,即“法之共治”。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集中表述,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全面部署,“法治社会”应该具有如下时代内涵:法治社会是一个全民信仰法治的社会;法治社会是一个法治和德治紧密结合的社会;法治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人民权益保护和人民建设主体作用的社会。
  记者:如何以法治大数据发挥法治信仰的力量,持续推进依法治国取得实效?
  高晋康:大数据的到来挑战了实施法治的传统路径、方法,将大数据引入法治建设已成为一种必然,要从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每个环节入手,强化法治信仰。
  在立法环节要求立法更精准、更能协调人们利益。制定法律,必须要有决策所能依靠的、可信任的、全面的支持性数据,甚至在问题出现前,就可以预测到哪些问题可能发生,进而防患于未然。在司法环节要求做到法律适用的统一。要实现全国范围内同案同判,运用案例大数据是一个最为便利、可靠的方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可以直接将同类案件判决结果分布直观显示出来,从而实现同案同判。在守法方面,要求人们不只是遵守法律,还要逐渐转变为主动用法。自互联网技术和法律结合以来,法律条文、司法案例已经能轻松在网上查找得到。在执法方面,通过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监测平台,整合网络公开数据、政府内部数据和征信公司数据等,辅以大数据处理技术建模分析,可以对社会问题进行预警、做到防患于未然。在法律监督方面,由于大数据的运用,只需要测算该法官判决结果与通行判决的偏离度,就可以高质高效地对法官审判质量进行监督。

                                                       来源:四川日报  数字版  2021年03月15日

上一条:我院高晋康教授参加海南省“十四五”市...   下一条:【文章转载】治蜀兴川法治实践的科学分析

关闭

Copyright © 2019 中国金融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www.zgjr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中国金融法研究中心)  电话:028-87099412 87353329(光华)  E-mail:zgjrf2011@163.com  网站建设: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