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您访问 中国金融法研究中心 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中国金融法研究中心 中国金融法研究中心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
      站内信息搜索
 
详细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金融法研究中心 >> 科研成果 >> 正文   

【文章转载】治蜀兴川法治实践的科学分析

2021年03月16日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信仰关乎国家繁荣兴盛和人民安居乐业。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把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确立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
  治蜀兴川是四川人民长期以来的奋斗主旋律。《四川省全面深化依法治省实践研究》(系列研究报告),从全面推进社会依法治理、全面深化民族地区社会依法治理、全面推进科学立法等维度,为治蜀兴川的法治实践提供了详实资料与科学分析。

成果名称
  四川省全面深化依法治省实践研究(系列研究报告)

作者名片
  高晋康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成果价值
  ●突出体系化依法治省理论范式的建构,重点聚焦深化依法治省实践的难点,又突出四川依法治省的特点,提出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操作建议
  ●聚焦党对依法治省工作的全域领导,从十条经验、七大任务、六个难点以及七个展望等方面,关注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
  ●追寻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理论脉络,深化民族地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民族地区民间组织法治作用,找寻法治扎根民族地区的内化土壤
  ●提升法治建设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运用数据量化法治实效,分析法律数据的法治作用,回应“数字政府”建设的实践需求

社会治理
依法治理范式新归纳
  ●法治社会建设应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严格贯彻党领导立法、保障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使得全民守法、全社会崇法蔚然成风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加强社会治理实践需要在依法治理的框架下统筹展开,新一轮社会治理中,党委领导、群团参与、数据优化三者并行,形成了社会治理依法治理的新范式。
  党委领导治理新范式。党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新时期的法治巨轮也需要党的领导方能扬帆远航。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下,如何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党委领导治理新范式为此提供了答案:法治社会建设应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严格贯彻党领导立法、保障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使得全民守法、全社会崇法蔚然成风。系列研究报告始终坚持从法治社会建设的时代内涵与要求出发,梳理四川法治社会建设的现状和现实问题,提出四川法治社会培育的可行性路径,从而提升整个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培育全民法治信仰,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群团组织参与新范式。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社会依法治理,也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四川省法学会及其下属各专业研究会,根据自身群团组织特点,为社会依法治理作出了贡献:聚焦党委政府关注的社会风险难点;聚焦群众普遍关心的法治新需要;聚焦法治社会建设新趋势,将理论与实践深入结合,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发挥出群团组织的优势和作用的优化路径。具体而言,其一,通过运用跨界、跨域、跨校、跨学科的“四跨”举措,重点研发构建相关法律大数据平台,为四川省防范社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的多项政策制定和执法实践发挥积极作用。其二,与党委政府、基层法学会协同,共建实体化平台,深化共建共享多赢效果;以人民为中心,满足新时代法治新需求。各研究会主动为基层和群众矛盾纠纷诉求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法律渠道指引,积极参与化解疑难矛盾纠纷、解决涉稳突出问题。其三,校地共建,打造地方与高校共建的法律学院创新名片。
  数据法治优化新范式。法治建设重在深塑法治信仰,要求人们尊法守法、懂法崇法,并以之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导。在数据化全面铺开的信息社会,以数据整合法治案例、总结法治规则、体现法治精神,成为法治优化的新范式。通过数据融合,将具体个案化为看得见的法典、摸得着的规则。使用者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即可在个案中感悟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故事、纠纷和处理结果,全方位感受法律、体会法律。毋庸置疑,如果只有抽象的平等原则而无实实在在的个案公正,或者司法实践中同案异判高频发生,实际上便会向人们传递着消极信息,法治原则将无法真正得到张扬,人们的法治信仰也无从形成。因此,以法律大数据平台深入普法,维护司法公正与权威、解决同案异判现象,是转变人们守法用法模式、深塑法治信仰的可行之道。

场域治理
民族地区法治新路径
  ●要运用法治思维凸显我省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双维导向,有机联结多元治理要素,避免社会治理散点化、碎片化,推进民族地区的稳定和谐与持续发展
  依法治省是一项遍及全省、惠及全川的系统性工程,民族地区作为场域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与直接受益者,开拓民族地区发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特色法治规范等方面的新路径显得尤为必要。
  民族地区发展新路径。民族地区有地域特色,有发展潜力,因而也有更为复杂的治理难题。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既保稳定,又促发展?系列研究报告调研了涉藏地区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动力,提出三个相互叠加、相互交融的现实紧迫问题,用法治手段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促进民族地区治理方式根本转变。
  民族地区法治教育新路径。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何培育民族地区青少年法治素养,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系列研究报告从实际出发,创建了涉藏地区青少年法治教育新路径。从法治种子落地生根着手,提出针对法治建设实际,及时编印汉藏双语青少年法治读本,采用涉藏地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如连环画、动漫、法治微课堂,让法治种子在当地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民族地区法治规范新建议。人无信不立,国无法不行。而如何制定适应性好、权威性强的民族地区法治规范,始终是一个重要课题。系列研究报告从此入手,强调涉藏地区法治规范要与时俱进,保持活力;也要因地制宜,保障实施。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提出要运用法治思维凸显我省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双维导向,有机联结多元治理要素,避免社会治理散点化、碎片化,推进民族地区的稳定和谐与持续发展。

规范治理
参与科学立法新成果
  ●为科学立法的法治良图建言献策,紧贴省情调研和研究,重点关切省域教育立法、权益立法、责任立法等相关立法事项
  科学立法是法治建设的基石,是规范治理的先导。从社区教育到老年群体权益保护,从地方立法到国家法典,纵横多领域、协调多层次的科学立法成果蔚为可观。
  社区教育立法草案。成都是一座逾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城址千年未变,城名千年未易,有着深厚的崇学尚教、尊师重道的传统。在系列研究报告中,含有全国首部城市社区教育地方性法规——《成都市社区教育促进条例》。这一条例是课题组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社区教育立法的基础上,分别从总则、组织与实施、合作与参与、保障与促进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形成了立法建议稿,为成都市社区教育的发展、文化名城的传承积淀建言献策。
  权益保护立法草案。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老年群体家庭赡养与抚养、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优待、宜居环境、参与社会发展等问题日渐提上议程。有鉴于此,系列研究报告编制了关爱老人、扶助弱势群体、保障老年群体权益的《四川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专家建议稿)》,以条例形式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发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美德作出了建议。
  《民法总则》建言献策。《民法典》是法治建设的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从总则到各分编无一不凝聚着法学专家们的学识与心血。如何在抽象学理与民法现实之间臻至平衡?系列研究报告中《关于〈民法总则〉(二审稿)的修改意见》为此积极探索,有理有据地对《民法典》审议稿中的基本原则、监护制度、法人制度等方面的相关条文提出了修改意见,并最终反映在《民法典》成书中。
  责任立法建言献策。创新社会治理要抓住“关键少数”,法治建设也需要抓好“关键少数”的责任。那么,“关键少数”如何承担推进法治建设的责任?针对这一问题,系列研究报告中“对《四川省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的意见”修正了责任领域,立足于治蜀兴川的法治实践,建设性地对该规定提出了修改建议,化解了“关键少数”如何承担的潜在症结。

经验提炼
依法治省法治新实践
  ●依法治省是一项关系到全川人民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高明的执政智慧、科学的立法技术、卓越的行政能力在诸多方面综合配套、布局谋篇
  在依法治省进程中四川多措并举、积累治理经验,坚定不移推进依法治省的四川实践,并由此引发了依法治省的地方思考。
  依法治省的四川举措。四川在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过程中多措并举,形成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法治框架。依法治省是一项关系到全川人民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高明的执政智慧、科学的立法技术、卓越的行政能力在诸多方面综合配套、布局谋篇。依法执政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治国之道的历史经验,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科学总结,因而在依法执政方面,需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在科学立法方面,要回应群众呼声、肩负时代使命,着力提升重点领域立法质量,推进地方立法从侧重经济立法向经济和社会立法并重转变;在依法行政方面,则需要因地制宜、灵活配置,凸显法治政府建设的特色亮点;紧扣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将依法行政作为政府行政权运行的基本原则,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突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主线。
  依法治省的四川经验。实践出真知,依法治省的四川经验在实践中日积月累,凝结出一系列经验做法。在制度层面,应贯彻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依法治国战略部署作为法治建设的根本遵循;在推进层面,应牢牢抓住“关键少数”,深刻领会领导干部是依法治省的关键,找重点、攻难点,提纲挈领地发挥依法治省工作实效;在执行层面,必须精准把握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顽症痼疾,坚持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将县和县以下作为推动法治在基层落地的重中之重,探索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路径。四川依法治省的经验沉淀,逐渐催生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全面建设带来了启示。
  依法治省的地方思考。法治昌明则国家昌盛。四川省依法治省工作是一项“先行先试”的地方法治实践,对于推动我国的地方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但由于缺乏配套推广机制,只能在局域范围内发挥作用,进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及地方法治建设留出了思考空间。四川依法治省过程中吃透省情、坚持创新,因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亦应立足中国国情,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科学建构“关键少数”的法治考核机制,建立全国性的法治工作标准和推进体系。如此一来,方能在日趋繁杂的社会生活中以法治为依托,提升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

                                                              来源:四川日报 数字版 2021年03月15日

   下一条:中国金融法研究中心人员2011-2013著述出...

关闭

Copyright © 2019 中国金融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www.zgjr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中国金融法研究中心)  电话:028-87099412 87353329(光华)  E-mail:zgjrf2011@163.com  网站建设:动力网络